中医药文化
-
12.24
补肾气、治呃逆……小小黑芝麻用途多多,试试这3种吃法,效果翻倍!
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这意味着:黑芝麻不仅是常见的食材,还是一种补益的中药。 中医认为,黑芝麻味甘,性生寒,炒熟后性温,无毒,入胃、大小肠三经。 《本草新编》认为:但凡能黑发的药物,缺了黑芝麻都是不成功的。而且黑芝麻和其他有补肾功效的药物不同,它还能够疏通“任督二脉”! 此外,黑芝麻还能通血...
-
12.22
【同心抗疫】冬季泡脚好处多,送你5个足浴方,防治感冒、提升免疫力
每晚用一盆热气腾腾的水泡一泡脚是很多人在寒冷冬季的选择,自古也有“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说法。泡脚不仅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穴位、解乏散寒的功效;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各种疾病。 冬季泡脚的四大好处 1.疏通经脉 冬季,很多女性容易末梢循环不良、手脚冰凉,用热水泡脚能达到促进血...
-
12.21
一到冬天就迎风流泪?几个方法帮你缓解~
一到冬天,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多了一个困扰——迎风流泪。尤其是遇到降温时,冷风一吹,眼泪淌个不停,出行都受到了影响。 这是怎么了? 迎风流泪伴眼干涩 小心干眼症 其实,迎风流泪是冬季的常见现象。 尤其是冬季气候干燥,当眼睛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泪腺分泌功能就会增强,这些多分泌出来的泪液黏附在眼球的表面,起到补水、...
-
12.17
药为食用,食药互补,药膳的正确食用方法学起来!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中药)与食物按照一定原则进行组方,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制作形成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具有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等作用的一种特殊膳食,集药、食、养为一体(《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
-
12.15
冬天一到全身发痒?这种越挠越痒的皮肤疾患,中老年人要注意!
冬天最难忍的是冷?不,是皮肤瘙痒!入冬以后,不少中老年人被这件事“折磨”得几近崩溃。 明明皮肤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就是钻心地痒,有的甚至抓出血痕来都不解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揪出你瘙痒的原因 挠,只能解一时之痒,可怕的是,有时候还越挠越痒。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找到瘙痒的源头! 一般来说,这种发生在6...
-
12.15
固肺卫、强体质,冬令养肺有五招!
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引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上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延伸到下呼吸道,导致气管炎或肺炎。因此,冬季要格外注意保护好呼吸道,养好肺,小编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五点。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当人体受凉感冒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
-
12.07
长期服药危害大,痛风患者吃对、喝对,尿酸才能降得快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无足轻重,但是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来说,能够通过非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病痛,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药物对身体的损害!这类患者中就包括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可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减少预期寿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尿酸。服用的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
-
12.06
餐桌上有这种常见的食物,防癌、降血糖还助眠……很多人都忽视了!
小米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五谷”之一,古称“稷”或“粟”,具有5000年的种植历史。然而如今我们的餐桌上,相较于大米或精制白面等,小米显得并不那么常见。 但相比精米白面,小米是很好的降血糖的食物。 2021年7月发表在《营养前沿》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米在管理和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其他作物能更...
-
12.04
冬季要早睡晚起!晨起做好这8件小事,让你轻松一整天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不少人一直信奉早睡早起的养生观,但在冬天,您最好“懒”一点。 《黄帝内经》指出: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养藏体内精气。 尤其是最近寒流频发,体质较弱人群及老年人太早起床外出或可诱发哮喘、感冒、风寒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更要注意——早睡晚起! 一般来说,冬季时老年人只需要比平时早1~2...
-
12.02
大鱼大肉都要靠边站,初冬吃它最补!老人孩子吃了都好
现代人的主食不是吃米饭,就是吃馒头,吃久了实在没胃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既是蔬菜又是主食,而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它就是芋头。 很多地方会把红薯也称为芋头,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是食物,芋头口感绵密细腻,粉质较多,和土豆也有点像,但吃起来更软糯,喜欢的人很多。 除了口感出众,芋头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中医认为,芋头味甘辛...
-
12.02
煎煮中药的容器会影响中药疗效,熬中药的锅你用对了吗?
一个中药方子要想达到好的疗效,煎煮中药的容器十分重要。 虽然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化学等科学学科,但中国古代的医家们通过临床疗效的观察,同样获得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如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认为“温汤忌用铁器”;李时珍曰:“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这些说法是否有道理呢?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铁器和铜器一般不作为煎药...
-
12.01
它是冬季必吃水果,利咽、润肺、养肠道!这么吃味道超好~
常言道,“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在冬天,您最好选择吃点梨。 冬季的梨子最养人 梨是我国的传统水果,尤其是冬梨,脆甜爽口、物美价廉。除了味道宜人,它的果、花、叶、根、皮均可入药。 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有养阴清热、生津润肺、清热降火、化痰止咳等功效。对于秋冬季节常见的小毛病,如热病津伤...
-
11.26
怕中风?一味中药要常吃,两个穴位一定要常按!
脾气暴躁易中风:脾气暴怒的人肝阳上亢,多伴有高血压,会增加中风病发生的风险。肝阳上亢的人肝火比较大,肝火上扰到脑造成阴阳、气血失调引发中风。 注:高血压的人多半有肝阳上亢的表现。 中风能防能治,今天推荐的小方法特别适合那些肝阳上亢的朋友! 防治中风药——天麻 人体阴阳、气血不平衡导致气血逆于上,引起中风发作...
-
11.26
它是埋在土里的“护肝宝”!护血管、防痛风……药食两用大家都爱它
秋冬季节,不少人都喜欢贴秋膘。秋膘贴多了,血脂上来了,脂肪肝也频频敲门。再加上不少人喜欢在冬天喝两口小酒,更增加了肝脏负担! 怎么办?养肝呗! 众所周知,在保持健康方面,时令蔬菜最得宜。因此,冬季养肝,您也得学会用点“冬天的方法”。 葛根 秋冬“小人参”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
-
11.26
【同心抗疫】流传几千年的中医防疫香囊,简单、实用又方便!
在当前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除了日常的防护,提高自身预防能力也十分必要。 在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中,中药香囊因其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那么,这小小的香囊真的能防疫吗?真有这么神奇吗?是什么原理呢? 中药香囊的防疫原理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荷包。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瘟疫”,是感受疫病毒邪...
-
11.19
嘴唇干裂?只涂唇膏没有用!关键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秋冬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嘴唇很容易起皮,有的轻轻撕掉就没事了,有的会裂口,最难受的就是嘴唇红肿,这是为什么呢? 嘴唇会干燥起皮的原因 脾经蕴热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感受热邪或过食肥甘厚腻易致脾经蕴热,热灼津伤,无以上润口唇,就会出现嘴唇干裂。 一般来说,这类人多喜欢吃燥热、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脾胃积热,从...
-
11.19
不花钱的冬季补身方法,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体虚的都看看
植物需要阳光才能生长,人也同样离不开阳光的滋养。自古以来,晒太阳就为历代养生专家所推崇。而在冬日晒太阳,保健效果更是堪比“参汤”! 冬阳一寸值千金 晒太阳被古人叫做负暄,也叫负日、负曝。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晒太阳的功效做了阐述:“太阳火除湿止寒僻,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冬月以旧帛...
-
11.19
对抗寒冬,食补为先!推荐3款冬季食疗方
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人体抵抗力。 北方冬季气候寒冷,进补时宜食温热之品,如牛羊肉等;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暖和得多,进补时应以清补为主,如鸭肉、鱼类等。 立冬后不宜过食辛辣耗散的食物,因为辛辣的食物耗气伤津,容...
-
11.12
注意!糖也是一种药,中药汤剂中不能随意加糖
“良药苦口利于病”,大多患者对中药的苦都心有余悸。特别是对于小孩子,喂中药汤剂时宝爸宝妈们常常“连骗带哄”才能成功。很多人问,中药汤太苦,可以加点糖吗?如何才能让中药不那么苦呢?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别,不同的口感有不同的功效。中医认为糖(白糖、红糖、冰糖等)其实也是一种药,所以...
-
11.12
这四种水果煮着吃,降脂降压、润肺通便,提升免疫力!
水果营养又美味,但遇上冷天,就少了很多“追随者”。因为水果多性凉,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在此时享用,不仅不易消化吸收,还有可能引起腹泻。不妨把水果做熟了吃,减弱寒性的同时,还能让食疗效果加倍。 煮苹果 降压通便,提升免疫力 苹果有补心润肺、生津解毒、益气和胃的功效,适合气血虚,总是感觉劳累的朋友。此外,它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