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
02.28
春不养肝夏季易病,有这6个表现的人要注意!
肝脏是人体中的重要器官,怎样保护好我们的肝脏,是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事情,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讲。 肝脏受损6信号 1.脸色发黑 肝脏对铁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平时肝脏内积蓄有铁成份。 肝细胞遭到破坏的话,肝细胞内的铁会流入血管,使血液内铁成份增加,导致脸色发黑。 2.眼圈发黑 除了面部发黑,眼眶周围也可能会...
-
02.28
生吃泻热、熟食润心肺,甘蔗生吃熟食功效大不同
如今正是吃甘蔗的好时节,去掉外衣,露出白色的甘蔗肉,嚼在嘴里,甘甜的汁液就充满了口腔。 古人吃甘蔗的顺序还颇有讲究,要从末尾啃起,直到蔗头为止,这样从不太甜的一端吃到甜的一端,以寓意“先苦后甜”“有后福”,也有人引申为人晚年生活逐渐转好之义。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便是如此,每吃甘蔗,必从尾到头,并把这种吃法叫做“渐入...
-
02.20
从中医角度看,喝酒到底是“养病”,还是“要命”?
很多人认为,喝酒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酒精反而作为一种致癌因子存在。无论是少喝酒或者多喝酒,都会对身体有害。 关于是否需要戒酒的问题,医生是非常支持的,能戒掉就将其戒除。但是就酒这一物质本身而言,难道真的是一无是处的吗?或许能够从中医的角度,窥见一些端倪。 喝酒到底是“养病” 还是“要命” 其实,就普遍中医...
-
02.20
中药泡脚暖身驱寒好处多,但不同体质的人使用药材也不同
中医有寒从脚起的说法,每日泡泡脚,有温暖身体,驱除寒气的作用,因此,泡脚也成为了很多人养生保健的方式。 除了驱除寒气,泡脚还可以刺激脚部诸多保健穴位,如涌泉穴、隐白穴、昆仑穴等,可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通过经络作用改善脏腑功能,调理脏腑阴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人们常用的泡脚中药大多是辛温散寒类...
-
02.19
节气养生 | 今日雨水,健脾除湿首当先,饮食要吃这三样
春雨贵如油。“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增多。这一时节,虽然乍暖还寒、春意盎然,但致病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常易爆发流行感冒。 因此,正确养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做好这三项 1. 健脾除湿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因此...
-
02.06
注意!这些病症是癌症先兆,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防癌于未然”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1万例,发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 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 11 万,死亡人数约 5.9 万。 ……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相信不少人已经谈癌色变了。但即使是像乳腺癌这样高发的癌症,其实也有...
-
02.05
饱餐后应该坐着还是站着?最佳答案在这里~
春节期间,大吃大喝必不可少。吃完之后,您会做点啥? 有的人会刷碗、有的人会刷手机、还有人会刷步数……那么,哪个才是饭后正确姿势,您知道吗? 刚吃完饭 做什么最好 忌:立刻运动 吃饱了,运动一下并不能消食。尤其是一些剧烈运动,更不应马上就做。 这是因为在运动时,人体中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延缓了消...
-
02.04
立春养生|调肝气、养阳气,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意味着万物生长、风和日暖。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立春做好这几点,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养肝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
-
01.15
寒冬里有7大“生死门”!事关你的心脏、血管……一定要做好这几件事
数九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间,而三九天则是低温中的低温。谚语有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那么,在这最冷的半个月内,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三九天,7大器官易“崩溃” ▶ 血管易变脆 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这段时间脑出血、脑梗死...
-
01.15
【同心抗疫】冬阴功里的香茅草,不仅美味,还有健胃消脂之功
香茅草,也有人叫柠檬草、姜巴草。它在有名的泰国菜“冬阴功”和傣味“香茅草烤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菜的香味。 香茅草广泛生长和种植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它也是东南亚国家常用的香料之一。不过,如果你只把柠檬草当成是一种简单的调味料,那可真是“暴殄天物”了。 香茅草好处多 中医认为,柠檬草性温、味...
-
01.15
疏肝解郁“赶走”梅核气 ,推荐一道蜂蜜双花粥~
梅核气,早在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即有相关的记载,如“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意思是说好像有一块烤熟了的肉塞于咽中,可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后来便有医家把“咽中如有炙脔”这种症状叫作梅核气。 本病患者多感到咽部有不适感,如痰或似棉花团阻塞其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经食道吞钡透视后...
-
01.10
三九不养生,来年养医生!错过最佳进补时间,就要再等一年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如今,我们已正式迈入三九天,虽然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但这段时间也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间。此时保养得好,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能量充足! 怕冷——用好姜 怕冷,是很多老年人共同的特点。因为人衰老之后,新陈代谢减慢,很容易形成气血不足。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
-
01.10
姜皮有两吃、三不吃!记住了,别等吃错了再后悔!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作为厨房中的常见食材,生姜的功效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不过,近些年来,大家在吃姜上遇到了一点小疑问:姜皮吃不吃? 姜皮有两吃、三不吃 首先,咱要知道生姜皮的有啥用处。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要不要去皮,就全看你需不需要这层功效了。 这些情况可以去皮:...
-
01.09
十大坚果的功效及食用禁忌,过年之前要了解清楚,千万别买错了!
在零食界,坚果往往被认为是“最健康零食”,不过,你知道这十大坚果的作用功效和食用禁忌吗? 核桃:防治神经衰弱 作用 中医认为,核桃味甘、性温,微苦涩,可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其补肾通脑作用更是让核桃成为神经衰弱的治疗剂。 有头晕、失眠、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全身无力等症状的老年人...
-
01.05
冰、酒、蜂蜜都可以煎药,原来煎药的“水”大有讲究!
想必不少人都有自行煎药的经历,不过煎煮中药的学问,很多人了解的都不全面,比如煎中药的“水”其实大有讲究。 广义来讲,中药煎煮包括汤剂和煮散,煎煮过程中的火候、溶媒、辅料都会影响药性和疗效。在中医古籍记载中,有用冰煎药者,还有用甘蔗汁、煮沸的热水、酒、蜂蜜等溶媒或辅料煎药的先例。可见,用什么“水”来煮中药——煎煮溶...
-
01.05
海参、乌鸡、燕窝……这些补品子宫肌瘤患者慎吃!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虚实并见的特点。中医是如何认识和调养子宫肌瘤的呢? 中医认识 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癥瘕”范畴。癥瘕即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妇女经期、产后摄生不慎...
-
01.01
寒冬时节糍粑香,好吃但不宜多吃
冬来寒意渐浓,南方的小城虽然没有飘雪,却也倒灌着北来的风夹裹着北国的冷,带走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热量。天黑下来,太阳的温暖逐渐冷却消失的时候,人们开始习惯围绕在噼里啪啦炭火边,远离手机、电脑和电视,就这样闲话家常,漫长的冬季也变得暖和起来。闲散的时光除了嬉笑闲聊,五脏庙却不能闲着,于是乎出现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食物——...
-
12.29
这5种“根菜王”健脾、补肺、益胃……冬至前后吃最养人!
寒冷的冬季,不少“家中掌勺”的人都在苦恼:在这个时节想要养生保健,应该怎么吃? “冬藏”以蓄积能量,而根部是植物储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吃根菜就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来补充阳气。多吃这5种“根菜”,助你平安过冬。 冬吃根菜好处多 “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菜是什么?根菜可以简单理解为“生在泥土里的...
-
12.29
入睡困难调肝,容易醒调脾,睡眠差调肾!三款粥让你睡得好~
相信很多人都有失眠、多梦、睡不着的习惯,事实上,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病。 中医认为,白天养阳,晚上养阴。晚上失眠、睡得晚就会造成阴虚火旺和上热下寒等症状,比如爱上火、口腔溃疡、牙疼、长痘痘、便秘、腿脚冰凉…… 失眠如果不加以改善,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甚至会增加患癌的几率,所以一开始就应该注意。 找准失眠的...
-
12.28
无辣不欢?小心这些“麻烦”找上你!
天冷了,很多小伙伴都热衷于吃辣味食物,比如水煮鱼、麻辣烫、香辣虾、麻辣火锅等等,简直就是无辣不欢。 但是你知道吗?辣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痛觉。而且吃辣很容易对胃产生刺激,有这样一个说法——“每吃一次辣,就相当于得了一次急性胃炎”。还有些人吃辣以后会出现便秘、长痘等“上火”的症状。 吃辣的坏处 肠胃失衡 中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