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
09.20
这段时间怎么养生?捂四处、吃三样,做对少生病!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转凉的象征。这时候昼夜温差大、天气干燥,因此,养生要注重保暖和润燥。 保暖“捂”四处 1.捂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 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
-
09.16
初秋如何养肺?记住这三宝:百合雪梨冬虫草
秋季已至,中医往往会强调此时宜滋阴润燥,重在养肺。现介绍初秋养肺原则和养肺三宝。 养肺原则 ▶顺应秋收之气,保养肺阴 《黄帝内经》中说“秋冬养阴”,这里的“阴”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秋风萧肃,万物生长的态势已经结束,转而进入收敛、成熟、收获的季节,整个姿势是向下、向内、收敛,而向下、向内则属阴; ...
-
09.16
上火别再乱吃药了!这5种食物最灭“火”,尤其是第一个,快收藏~
秋季是“身体火灾”的高发季,一旦身体出现某些上火预警,最好及时“灭火”,以免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身体内部有了问题,一定会在身体外部表现出来。 下面的测试题可以帮你快速、准确地判断身体哪里有火,再看一看怎么“灭火”吧—— 肝火旺盛 ▶ 症状: (1)眼睛经常干、涩...
-
09.16
脚跟一提,血压稳了、肾气足了!这个保健小动作,人人都应该学会
“踮脚”是一种广为人知的传统养生方式,古籍中曾记载:“敦踵以利胸中”“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 说起踮脚的作用,很多人只知道它能够“补肾强心”,而它的这两种作用,却鲜有人知! 勤踮脚,稳血压 踮脚,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有血压问题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动作! 从西医的角度讲,踮起脚尖时,每...
-
09.06
秋天容易感冒吃什么?柚子来报到!
秋渐深,风干物燥,感冒咳嗽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老人小孩、工作学习压力大的中青年人等,都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这时适当吃些柚子,就能有效防治秋季感冒。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盛则干”,肺为“娇脏”,秋气敛肃,气候多变,燥邪易从口鼻皮毛袭入,侵袭肺卫而生秋冬外感。 《空气湿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09.06
三类人秋天吃得素一点,比吃肉更健康!一定要记住~
入秋之后,气温逐渐降低,凉爽的气候让人胃口大开。正赶上“贴秋膘”的好时候,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大吃大喝了吗?不!快停下吧,因为“贴秋膘”是有讲究的! “贴秋膘”前,先理脾胃 由于夏季人们贪凉食冷,大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所以秋凉伊始忌贸然多食肉类及肥腻之品,以免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
-
09.06
经络不通有4个表现!不想身体越来越虚,9个打通经络的动作要常做~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与健康息息相关。 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则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4个症状预示经络堵塞 临床发现,经络不通的人群,生活中经常出现以下四...
-
08.31
秋天石榴的神奇效用,你一定想不到!
夏秋之交,秋的脚步越来越近,马上又要到吃石榴的时节。石榴因其颜色鲜艳,在水果摊上格外引人注目。掰开石榴,晶莹如宝石般的籽粒十分讨喜,令人垂涎三尺。 自古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被视为吉祥之物,同时也是很好的药用水果。进入秋季以后,昼夜温差增大,正是人们生病较多的时节。此时小小的石榴就派上大用场了,可谓是秋季养生“...
-
08.31
肛肠科常见疾病科普第一期
一、痔疮(外痔、内痔、混合痔) 二、肛周脓肿 三、肛瘘 四、肛裂 五、肛乳头增生 六、肛窦炎 七、直肠息肉 八、肛周湿疹 痔疮: 1.痔疮有哪些症状: 便血、疼痛、脱出、肛门瘙痒及潮湿、排便困难。 2.痔疮的分类: 齿线上的痔疮称为内痔、齿线下的称为外痔,齿线上下相连的痔核称为混合痔。 3...
-
08.23
这粒种子千年不腐,夏末初秋吃一次,补脾、养心……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秋风渐起,暑热未消,正是吃莲子的好时候。 莲子:长寿种子 莲子是一种特殊的种子,既是食品又是中药。 莲子的寿命悠长,此前在中国的大连、沈阳等地,都曾经出土过古代的莲子,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其寿命约在830~1250岁之间。今年7月,由浙江丽水市博物馆培育的一株宋代古莲...
-
08.23
一根须,二两金!它是最适合伏天的“茶”,利湿热、降三高,不花一分钱!
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又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除了能吃到鲜嫩的新玉米,新鲜的玉米须也一起来了! 利水除湿“玉米须” 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草药,玉米须又称“龙须”,具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早在明代《滇南本草》中就有相关记载:性微温,味甜,入阳明胃经,具有宽肠下气之效。如今,玉米须还被《中国药典》收录。 中医认为,玉...
-
08.23
处暑后,暑气止,秋季养生始于“润”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过后天气转凉,气候从暑热逐渐向寒冷过渡。此时,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会随之收敛,“滋阴润燥”是这一时节的养生“关键词”! 燥邪易伤肺养肺吃三蔬 END OF HEAT 中医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
-
08.17
3味药组成的补肾“金三角”
小编导读:角药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减毒增效之用。今天带来7组补肾角药。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 【用量】熟地黄12~30g,山药10~30g,山茱萸10~12...
-
08.17
立秋时节季节转换,凉风渐起,湿气未散,学点养生不吃亏!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虽然暑气和热气犹在,但凉风已经不远了。 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立秋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立秋”养生 ▶ 起居调养 立秋之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作息规律,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 此时,早卧以顺应阳气之...
-
08.17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中医告诉你如何食莲藕最养人~
立秋未入秋,气温不降反升。立秋后的天气容易让人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症状,此时的饮食就应注意“燥则润之”,选用养阴清热的食品,如莲藕、鸭、土豆等。 莲藕是莲肥大的地下茎,别名蓉玉节、玉玲珑、玉笋、玉臂龙等。其性寒,味甘,归心、脾、胃经,中医认为,莲藕入心、脾、肺经,生藕性寒味甘,有消瘀清热、除烦解渴、止血健胃之...
-
08.10
治疗糖尿病的7味药小方,不少患者受益
小编导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已是常见病。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还是一个疑难课题,患者大多需长期服药,给其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少患者在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之后,都会感觉很绝望,不知该如何是好。其实,中医对付糖尿病有很多好用的方子,玉液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玉液汤是近代名医张...
-
08.10
有这种舌象,小心是阴虚
小编导读:立秋之后,虽然“秋老虎”还是让人觉得炎热无比,但天气已经悄悄开始出现秋季主气“燥”的苗头。秋天燥气当令,就容易造成人体津液不足甚至阴虚。那么,阴虚在舌头上会有什么样的特征性表现呢?哪种舌象容易与之混淆,又该如何鉴别?答案就在文中。 剥落苔 剥苔或称剥落苔,是舌苔一片片的剥掉、剥落。剥落苔有多种情况,有...
-
08.10
5个专方,治疗不同腰痛,快收藏!
小编导读:腰痛为临床常见病,或为寒湿侵袭,或是瘀血为患,或因肾虚而致……一般来说,若因外伤导致的腰痛恢复起来相对容易些,而若因上述等原因导致的腰痛,可能恢复起来就困难些,患者大多要求助于药物。解决腰痛之苦,了解一下这些方药—— 1.寒湿凝滞 主要表现:腰痛僵硬重着,不能转侧或屈伸,僵直难动,动则痛甚,舌暗,脉沉...
-
08.01
它是三伏必备的一碗“汤”!解暑、开胃、护肝……保健效果特别好~
炎炎夏日,一杯清爽的酸梅汤,不仅解渴还能恢复满满的元气。 作为一道美味的中药汤剂,酸梅汤可以很好地解决夏季心火太过的问题,也能补充人体由于出汗而丢失的水分。肉类等油腻之品吃多了,喝点酸梅汤能帮助消化肉食、健脾消脂;饮酒过量时喝上一杯酸梅汤,有很好的醒酒护肝作用。另外,有虚热口渴、纳呆食少、胃酸缺乏、消化不良等症状...
-
08.01
一上火就牙疼?别再乱用止痛片!中医教你一招,辨明类型疗效好~
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很多人认为牙痛是上火引起的,但自行购买清火药服用又不见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治牙痛,要分清类型 中医认为,牙痛可分为胃火牙痛、风火牙痛、虚火牙痛、气虚牙痛、风寒牙痛等类型。想要灭牙痛之“火”,就要分清火的类型,下面介绍常见的三种上火引起的牙痛及缓解方法。 1.胃火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