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
03.02
气血不足容易导致“病来如山倒”!补气、补血就吃它~
中医讲究 “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望”,重要的是观气色。脸色苍白、萎黄,唇色淡白等都是气色不佳的表现。 气色不佳多是因为气血不足,而人最怕的就是气血不足。气血一旦不足,会导致“病来如山倒”的健康危机。 人最怕气血不足 气血失和的主要体现有三种:气血不足、气血不畅、气血紊乱,其中气血不足是气血失和...
-
03.02
妙用黄芪,补气强身,10种搭配你想象不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应用广泛,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 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可生用或蜜炙用。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药材。 ▶临床应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
-
03.02
吃花的季节别错过它!小小一朵疏肝理气,吃一点让你舒服整个春天~
洁白素雅、芳香浓郁的茉莉花素有“人间第一香”之美誉。茉莉除了具有观赏和熏香之用,在中医师的手里,它还能入药入膳,让人体也染上“芬芳之气”。 茉莉功效多 中医认为,茉莉花味辛、甘,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理气开郁,和中下气,芳香辟秽的作用。 1.舒肝解郁 与玫瑰花一样,芳香的茉莉花能舒肝解郁,舒缓情绪,令人...
-
02.25
初春湿气至,有这些症状要小心!学四招,帮自己的身体排排水~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但却有不少人总是感觉自己精神不振、身体沉重、没有食欲、大便黏腻、头晕脑胀、昏昏欲睡、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这很可能是身体里的湿气在作怪。 湿有两种 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
-
02.25
没症状不用服降压药?高血压用药误区要注意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错误观念:没有症状的时候就不服用降压药。 但其实当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血压对心、脑、肾就已经开始产生侵害。如果平时不服药,当出现头昏或测血压升高时才吃降压药,一旦症状消失或测血压已恢复正常又停止服用降压药,这种做法十分危险,血压的忽高忽低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所以,判断能不能停药或改药...
-
02.25
熬夜上火脾气大?升级版菊花茶,每天坚持喝!
肝应春气,开窍于目,春季阳气上升,易搅动肝内蓄积的内热,导致肝气亢盛,有些人会出现情绪急躁、双目赤红等症状。这时候来一杯菊花茶,正好可以散风清热,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菊花的功效 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它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把菊花列为上品并这样写到:“主风...
-
02.16
初春一碗汤,不劳医生开药方!这些防病养生的汤快快收藏!
春天的天气最是反复无常,加上空气干燥,很多疾病都会在此时发生,感冒便是春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如果你是春天容易感冒的群体,那么你不妨试试这碗汤~ 风寒感冒——山药汤 病因:寒邪挟风,外束皮毛,使人的体表受寒,然后阻滞气血经络的运行,让防御部队到达不了指定的位置,导致外邪入侵。 特点:打喷嚏、流鸡蛋清一样透明...
-
02.16
春季失眠多梦?照着这个食疗方吃,一觉睡到天亮!
不少人发现自己一到春天很容易晚上入睡困难、醒后难入睡,即使入睡也是整夜被梦困扰,睡眠质量不高。据临床观察,以往患有神经衰弱、焦虑症的人群更容易在春季出现失眠或者失眠加重。尤其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这种情况变得更加常见。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脏躁”等病范畴。因肝属木应春,春天阳气生发,所以也是...
-
02.16
“脾虚则身废一半”,这种补脾最厉害的食物,比小米强多了!快吃起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道是:“脾胃不好百病生”,脾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脾,不让它受伤。 5种行为很伤脾 要保护脾,首先要明白我们日常中有哪些行为是伤脾的,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1.食欲亢进,肥甘厚味 说白了,就是能量摄入过多而身体消耗不了。而能量富余的原因...
-
02.10
立春要吃“鲜”!这几种时令果蔬,滋养肝气助健康,别错过~
春天到来的时候,草木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返青生长。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为了肝气的生发、条达,更需要进食一些时令果蔬。 时令水果:草莓 草莓可以润肺、健脾、益气、补血,且营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特别适宜春天养生食用,被营养学家誉为“春天第一果”。 草莓虽然是很好的佳品,但是性凉,在早春不宜一次吃太多,尤其是脾...
-
02.10
生姜贴肚脐居然有那么多好处!快收藏“姜”的这些健康用法~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它不仅可以入膳,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美味的姜枣茶就是不少体质虚弱者的最爱。 不过,您知道吗,除了可以用来“吃”,把生姜贴在肚脐上也有很好的健康疗效。 生姜贴脐 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胃、脾经。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诸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
-
02.10
春天这么吃红枣,大补肝血!补中益气、强心安神,太有用了!
春天来了,万物更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许多人经常在春天抽筋,这其实和肝有密切关系。肝主筋,肝血少了,自然养不了筋。 肝血不足会怎样 中医认为春季要“省酸增甘”,意思是说:春天要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免肝气太旺,伤害脾胃。 肝主藏血和调节血液、净化血液的功能。通常我们称肝为血库,人卧则血归于肝,人...
-
02.04
这东西烂在树上都没人要,却比燕窝还补!还是胃病、糖尿病的克星
种植桃树的果农们对这样东西一点儿也不陌生。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作用,以为没用,致使烂在树上没人发现。它既是女人难得的“补品”,更是胃寒、胃疼的“克星”!不过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知,很多人都开始爱吃了。 对于自家种过桃树,或者经常能够见到桃树的人应该会比较了解,一般在桃树树干或树枝受伤,或者分裂的一些地方,就会出现...
-
02.04
临床验证,这3方可精准降血压
小编导读:如今,“三高”已经渐渐潜入我们的生活,提起“三高”,大家基本上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三高”之一的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可真不小,会影响人体的心、肾、脑等重要器官,若血压控制的效果不好,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血压高,降它,让这些方药来助力吧。 1.阴虚阳亢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
-
02.04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养生当养肝!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今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养生当养肝! 春季养肝正当时 立春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人体一个冬天的“闭藏”,补肾气、养精气……都是为了立春之后的“生发阳气”做准备。 《黄帝内...
-
01.10
“阳了”之后“吞刀片”?中医扶阳疗法巧应对
导语:“吞刀片”是感染新冠后的一大症状,喝水嗓子痛、吃东西嗓子痛、甚至连吞咽口水都困难……这让不少“小阳人”觉着痛苦不堪。本篇文章张吉成医生以其亲身经验,为我们分享了中医药治疗“刀片嗓”的疗效。 本人自新冠防控政策放开以后,线上线下诊疗新冠患者,连日应诊。于2022年12月16日初感不适,自觉咽干、咽痒,其余无明...
-
01.10
咳嗽、便秘、流鼻涕……大葱这样用,比药都好!记住这几个食疗方
大葱是我们平时做菜、煲汤常用的调料,其近根部的鳞茎称为葱白,是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良药。 现代研究显示,葱白含挥发油、脂肪酸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等,其提取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而改善心肌缺血、降血脂、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 下面推荐几款葱白药膳,以供选用。 1.猪腰粳米葱白煎 材料...
-
01.10
“阳”后头痛、乏力、咳嗽?分体质,辨寒热,不妨喝喝这些汤~
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复期人群目前主要可能存在呼吸急促、体力下降和疲劳感、声音嘶哑与咳嗽、吞咽问题、嗅觉味觉问题、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身体疼痛等症状。辨别各类体质,选对食材搭配,针对常见病证,定制药膳处方,中医食养帮你来缓解这些问题~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常见伴随症状,如外感头痛,血压波动引起的头痛,头颅局部...
-
01.06
抓住表寒里热的特点,云南省名中医陈乔林为防治新冠开方!(附药方)
最近一个月以来,新冠病毒在全国“暴走”,骤然形成新一轮发病高峰。其中不少患者证候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疼身痛,甚者连及项背至腰骶掣痛,恶寒发热,无汗,咽喉干痛,干咳少痰,口渴,或有烦躁,或有腹泻,舌苔白或夹黄,或夹腻苔,舌质偏红,脉浮数、浮紧。一人染病,合家众人染易。此类证候可归为寒疫病。今天分享名中医陈乔林诊疗新...
-
01.06
小寒遇上新冠,3个穴位1杯茶,告别咳嗽、腹泻、虚弱无力
小寒到,一年最冷的15天开始了!今年的小寒,除了防寒养生,更要防范新冠病毒,争取“未阳”不变阳,“阳了”早“阳康”,“阳过”不复阳。今天就分享一份养生攻略,帮助大家这段时间强身健体,摆脱新冠导致的腹泻、咳嗽和虚弱无力,有需要的朋友记得收藏! 01 一个穴位,改善腹泻 · 小 寒 养 生 · 一些脾胃虚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