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
10.15
寒露滋新菊,寒露的养生小妙招~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寒露已到,这几件事不要做 ▶ 不露脚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
-
10.15
今天是“全球洗手日”,你洗手了吗?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洗手一度成为人们所热议的话题。殊不知,2008年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PPPHW)发起全球洗手日活动倡议,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
-
10.15
无论老少,必养此处!做好这几点,秋冬全家少生病!
提起秋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燥。 肉眼可见的就是皮肤干、口鼻干、大便干 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归根结底,这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于肺。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之主气,而
-
09.22
秋分到,蛋儿俏 | 今日秋分宜养生~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今日秋分至,意味着九十天的秋天已过半。秋分之后正式进入秋天,阴风越来越占上风,夜越来越长,昼夜温差也会很大。 秋分过后天气多变 ► 秋分有三候
-
09.21
人体上千个穴位你只需要知道这10个,防病养生又长寿!
在人体14条经脉上一共有361个穴位,如果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那么身上的穴位会达到上千个,我们不可能将这些穴位都了解一遍,只要了解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几个穴位就好。 下面的
-
09.21
一文读懂:父母都读得懂的“类风湿关节炎”科普,赶紧转发~
本期专家:陈丽莉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2015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 擅长类 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
-
09.14
解肝郁用此方,效果真是好
小 编 导 读 证临床常见,可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易哭易怒、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郁证多由肝气不舒引起,治疗时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疏
-
09.14
辗转难眠,这个穴位就是 “催眠剂”
失眠的症状几乎在每一个成人身上都发生过。偶尔一两次还好,要是时间长了,那真是太痛苦不过了。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得不深、不熟。可分为起始失眠、间
-
09.01
中药界的CP,十组对药应用技巧
中药也有CP?当然啦,中药中可是有不少对药呢。有人会问,对药究竟是什么呢? 对药,亦称药对。 一般以两味药为组合形式,成对出现在方剂中,具有协同功效。本文介绍赵学道老师
-
09.01
入秋养生三妙招:早搓手、午晒背、晚泡脚!
秋天到了,容易秋乏 平日里一些小动作,有助于我们养生保健、振奋精神。每天早上搓一搓手,提神醒脑;中午晒一晒背,补充阳气;睡前泡一泡脚,舒缓身体。 秋季养生,说来并不
-
08.31
出伏后,常按头颈部,适当多吃这些食物,养肺滋阴,安稳过秋!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暴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
-
08.25
刮一刮祛心火,灸一灸补心虚!
经过一整个夏季的考验,很多人的心脏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能尽快调理好,则可避免日后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 中医养生或治病,先要辩证清楚才好对症调理。心脏疾患有
-
08.25
云南“十八怪”,七夕有“七巧”
你说奇怪不奇怪,云南就有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蚕豆花生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那七夕有七巧,可知有哪七巧么?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
-
08.25
若这个部位长青筋,可能暗示健康隐患,三招帮助化解
所谓青筋,就是人体皮下可见的静脉血管。专家认为,青筋异常暴突,说明了人体的痰、湿、疹、毒等出现了积滞。 这时候,静脉血液回流就会受阻,压力就会增高,而青筋在人体表面
-
08.17
三伏天洗澡加入一点中药,祛暑、润肤、止痒统统搞定!
由于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因而我们的洗澡次数也较其他季节增加。 洗澡除了能使身体保持清洁外,如果加入一点中药,还能起到祛暑、润肤、止痒、通络等功效,对某些疾
-
08.17
失眠一针,祛斑一穴!
首先说明,这个穴是一位民间老道医告诉我的,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均有效。 尤其是心经火旺所至失眠。临床见左寸脉滑数,舌尖红赤。 取心包经,中冲穴。点刺出血2、3滴为宜。
-
08.11
正确的坐姿、合适的椅子帮你保护腰
长时间坐着,姿势不正确,椅子不合适,腰痛出现了。久坐伤腰怎么办?改变坐姿,换合适的椅子,久坐之后活动活动,这些都很重要,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骨伤科专家是怎么说
-
08.11
肺癌早期的5个症状,第4个最容易忽视,两套操、两道汤,教你养好肺!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10年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新发肺癌约78.7万人,因肺癌死亡约63.1万人。 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80%的患者发现患癌时已经是
-
08.10
上火别再乱吃药了!一吃就好的五种食物,赶紧来试试吧!
夏季是身体火灾的高发季,一旦身体出现某些上火预警,最好及时灭火,以免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 中医认为,有病于内,必有形于外,也就是说身体内部有了问题,一定会在身体外部
-
08.04
三伏防暑最重要?错!做到“三防一养”,才能除病根!
众所周知,三伏天过不好,就很容易生病,在人体内留下病根,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那么在这个最长三伏天,我们要怎样才能健康地度过呢?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徐陆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