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
08.31
夏末秋初要吃这种肉,气色更好、皮肤更润,还对血管很友好!
提到补,中医是最在行的。 从补的形式上看,有平补、温补、滋补、峻补……从补的内容上看,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五脏…… 而在如今的夏秋之交,最适合使
-
08.23
春天用“它”泡水喝,养护身体一整年!对肝脏特别好~
民间有句谚语:“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春天是饮花茶养生的好时刻,下面这4种“花”换着喝,全身都舒服~ 菊花茶:养肝明目 菊花性味
-
08.23
现在该吃它了!清火养心补营养,强健体魄健康来!
芒种过后,南北温差缩小,高温来袭,暴雨增多!这种很不友好、多变的天气,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很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所以,在
-
08.23
心慌、气短、精神不振……多喝这4种茶!
夏季酷热,常见心慌、气短、胸闷、精神不振等症状。 有人稍微活动就浑身出汗,虽无重体力劳动,仍觉肢体酸懒无力,还容易心慌气短,做起事来力不从心。大量汗出,导
-
08.15
“长夏多湿”,游泳是增湿还是祛湿?
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热烈进行,中国游泳队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全球瞩目。而在赛前场地训练,游泳健儿们身上的火罐印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被调侃为“神秘的东
-
08.09
经常吃这种主食,气力足了、体重轻了、脂肪肝都变好了!关键是,它很便宜~
土豆也称马铃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物美价廉,是家庭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它在饥荒年代,是用来果腹的主食;在新时代,则是制作多种美食的重要原材料。 在大
-
08.07
中风是有先兆的!再健康也别大意,不要“卒”不及防
一、什么是中风? 中风因其发病突然,急骤并且病情变化迅速,表现症状多而复杂,来势凶猛,如自然界中狂风袭来一般迅猛,因此称其为“中风”。简而言之,“中风”就
-
08.06
三伏天吃它1个月,阳气足了,寒湿也没了!堪称祛寒除湿的良方
夏季阳气外泄,体表阳气充沛,然而体内阳气相对减弱,导致寒气相对增加,特别是体质偏寒的人,胃中会倍感虚冷。 在此情境下,生姜便成为了温暖脾胃的良药。 虽然
-
07.29
这种水果是通便“行家”,夏季便秘一定要用它!让你舒服拉便便~
夏季,除了容易困乏外,还有1件事,让老少男女都烦恼不已。 那就是便秘! 因为临近三伏这段时间温度高,又出汗较多,身体易缺乏水分,再加上内火旺盛,便秘问题
-
07.27
这种水果被称为“生命之果”,富含膳食纤维和钙、钾,现在吃正好~
夏天是无花果上市的季节,看着一个个鼓鼓囊囊、皮色青绿中泛着丝丝紫红的无花果,不禁让人想掰开果肉,咬上一口。那种甜丝丝、软绵绵的口感,相信没几个人会不喜欢,哪
-
07.24
一碗三伏汤,把上半年的气血亏虚补回来,现在喝正当时!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过的时节,可也是防病养生的上佳时机。 除了艾灸、贴穴位等,三伏天养生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进补。夏天本来就是生长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
-
07.20
从三伏到立秋,睡前坚持这个养人的习惯,湿气没了、睡眠更足了
不知不觉,时令已是小暑,近期,我国多地受到降水影响,空气中湿气弥漫,洪涝也常有发生,这个时候应该注意祛湿了。 夏天,这4种人总有祛不完的湿 1.想太多的
-
07.19
夏补钾,身不乏!5种食物,护心又安眠,出汗多的要记得吃
进入盛夏,人体出汗增多,体内的电解质也随之流失,尤其是钾,流失过多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会牵连肌肉、心脏甚至呼吸,严重时会诱发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
07.19
妈妈们“掉肉”的苦恼——盆腔器官脱垂
“掉肉”,通常是一件令爱美女性高兴的事。但是如果小肉肉或块状物,从阴道里面“掉出来”,这份喜悦便烟消云散了。这种“掉肉”叫作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健康的隐形威胁
-
07.19
三伏天的“祛湿王”,每天吃一点,排出湿毒,小肚腩也不见了!
中医认为长夏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特别是三伏天期间,雨水多、湿气盛,身体最容易被暑湿趁虚而入。 十个人中九个人体内有湿气,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湿毒,当我们
-
07.19
从三伏到立秋,睡前坚持这个养人的习惯,湿气没了、睡眠更足了!
不知不觉,时令已是小暑,近期,我国多地受到降水影响,空气中湿气弥漫,洪涝也常有发生,这个时候应该注意祛湿了。 夏天,这4种人总有祛不完的湿 1.想太多的
-
07.14
爽脆拉丝的秋葵,这样吃更养人
秋葵,一种外形酷似辣椒的蔬菜,其口感爽脆,搭配独特的黏液,别有一番滋味。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喜欢秋葵的口感和味道,但事实上,它的营养价值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
07.14
爱长结节的人,多半都有这个特点!常吃这种“地下宝物”,大有用处
现如今,结节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了。比如身边的同事,好多体检发现结节的。虽然医生说复查就好,但也可担心了,指不定哪天又多了、大了,真想马上把结节消散了……
-
07.14
“脾虚则身废一半”,这种补脾最厉害的食物,比小米强多了!快吃起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道是:“脾胃不好百病生”,脾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脾,不让它受伤。 5种行为很伤脾
-
07.07
盛夏身体最容易“堵”出病!打通这三处,身体更健康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的身体有着精准的循环机制,摄入食物与排出废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哪条“通道”堵住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那么,夏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