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免费开贴啦!
来源:时间:2017-06-07 14:22发布人:申开远浏览:
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随着中医药法7月1日正式施行及9月30日医改全面铺开,结合我院实际,治未病科计划今年首次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诊疗活动的相关筹备工作于2017年6月5日正式启动!

镇雄县中医院根据“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总结省内外各家中医医院的临床经验,结合镇雄气候特点,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自组方药,在今年的三伏天首次开展“三伏贴”治疗各免疫力低下的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通过治疗,能使患者机体整体性好转,免疫力得到增强。

三伏贴功效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天人相应”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骨关节病及宫寒不孕等慢性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虚寒性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机体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三伏贴适应症:所有虚寒性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3.妇科疾病:痛经、宫寒不孕、月经病、月子病及卵巢功能早衰等;
4.骨关节疾病:颈肩背痛、腰腿痛、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5.其他:虚寒头痛、慢性疲劳综合症、平常易出现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者。
三伏贴禁忌症
1.敷贴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
2.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孕妇、产妇及哺乳期妇女。
6.严重肝肾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7.发热及急性病患者。
8.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9.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三伏贴不良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请及时就医。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刺激食物,肤清洁。若出现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2.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三伏贴贴敷安排
1. 时间:头 伏:2017.07.12 (9:00-17:00)
中 伏:2017.07.22 (9:00-17:00)
末 伏:2017-08.11 (9:00-17:00)
注:每天贴敷一次,每伏贴敷3-5个穴位,成人每次贴敷4-8小时,儿童每次贴敷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连续应用3年效果最佳。
2.地点: 镇雄县中医院院坝内
3.咨询电话:医院办公室0870-3120255
负责领导:顾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