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节气养生 | 今日雨水,健脾除湿首当先,饮食要吃这三样
来源:时间:2022-02-19 16:32发布人:丁路萌浏览:1361
春雨贵如油。“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增多。这一时节,虽然乍暖还寒、春意盎然,但致病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常易爆发流行感冒。
因此,正确养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做好这三项
1. 健脾除湿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因此,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雨水节气之后,如果天气长期潮湿或人们体质虚弱、涉水淋雨,以致湿气过盛、入侵人体,则会致病。引起人体不适的湿气,中医也称为“湿邪”。因此,这段时间正是祛风除湿,调养脾胃的好时机。
推荐膳食:白胡椒煲猪肚
材料:鲜猪肚一个、白胡椒15克、盐等调味料适量。
做法:
(1)白胡椒打碎备用,鲜猪肚洗净,然后将打碎的白胡椒放进洗净的猪肚内,加入20毫升左右清水,头尾用线扎紧;
(2)慢火煲1小时,调味后分次食用,可每周食用1-2次,连续食用2-3周。
功效:祛寒湿、健脾胃。
此外,体质虚弱者,还可选择性进补以增强体质,抵御疾患。补气的药物(如高丽参、红参、生晒参、北芪、党参、淮山、白术等),多具健脾益胃,帮助脾胃运化的功效,选择其中的1-2味,加肉类炖服,效果不错。
2. 预防“倒春寒”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因此,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该多穿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特别是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而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应该适当保暖,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的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3. 穴位按摩
这一时节,人们容易时常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可以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雨水”要吃这三样
1. 山药
春季与肝脏相对应,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众多甘味食物当中首推山药,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非常适合这个季节来吃。
2. 韭菜
韭菜有“春香,夏辣,秋苦,冬甜”之说,但其中以春韭为最好。韭菜性温,具有很好的补肾助阳、益肝健胃、固精提神、止汗固涩、行气理血作用,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食材。
3. 春笋
春笋作为蔬菜,其味清香鲜美,可以说是道地的“时令鲜味”,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视为菜中珍品。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