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泡洗技术操作规范
来源:时间:2014-06-18 18:08发布人:admin浏览:
泡洗技术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洗患处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 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此法操作简单, 防病治病有效, 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 颇为患者接受。

1.适应证
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泡洗,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 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泌等胃 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2.操作方法
药液准备: 将准备好的中药放入 2000 mL 水中武火煎煮 40 min 后, 再文火煎至 1000 mL , 取汁后再加水 2000 mL 煎至 1 000 mL , 将 2 份药汁放在足浴盆浸泡患处, 药液以泡过患处为度。并可在浸洗过程中进行局部按摩。
时间: 每次浸泡 20~30 min , 在晨起或睡前进行, 1 次/ d , 7 d 为 1 个疗程。
药液温度:40℃左右。
方法:我科使用电动可调的电磁足浴桶设置,达到恰当温度后将大塑料袋套在足浴桶上,将煎好得中药液2000ml倒入塑料袋内,患者双脚放入塑料袋内浸泡即可。
3.注意要点: 泡洗过程中若药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泡洗, 以免影响消化。因为泡洗可加强胃肠蠕动, 为保证泡洗的治疗时间, 泡洗前应排尽大小便。泡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 详细解释泡洗的作用及方法,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 室温适中, 不要直接吹风, 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 让患者心旷神怡, 精神放松。 水温保 持温热, 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 太热会烫伤皮肤, 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 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泡洗。 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 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 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泡洗后立即擦干双脚, 冬天注意足部保暖。泡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 常应立即停止并处理。